查看原文
其他

看到“女孩学校被同学狂扇耳光”太痛心,如何避免孩子被欺负?

奶爸 果壳童学馆 2023-02-19

最近,“安徽一女孩厕所内遭欺凌“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,很多网友都表示很痛心,建议女孩揪住一个打回去。


校园霸凌的事件,时有发生。每次都会引发关于“孩子被打之后,要不要打回去“的讨论,有人支持打回去,有人支持忍耐,各有说辞。


然而,真实的情况往往很复杂,为什么被打?被几个人打?对方是否人高马大?如何避免再次被打?......问题远不止“打回去”or“不打回去”这么简单。


果仁妈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,就从实际情况出发,分析了孩子被打的各种情况,并一一提供了解决方法,非常值得参考和学习。无论你家娃,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,都值得看一看。

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“奶爸de自我修养”(ID:DaddyGrowUp),理工男研究育儿问题。不爱鸡汤,只有干货!


👊 👊 👊

 1 
第一次面对暴力
小孩子的世界有时比成年人残酷

我人生第一次遭遇严重的同龄人暴力攻击是在4岁多的时候。

我出生后一直呆在爷爷奶奶家,后来3岁多时,被父母接到他们厂里和他们一起居住,并上了厂里的幼儿园。

我妈怕我跟幼儿园的其他孩子起冲突,告诫我凡事要忍让,如果发生冲突,要“打不还手,骂不还口”。

我4岁多上中班的时候,有一天不想睡午觉,老师就让我自己到院子里玩。此时,孩子们在睡午觉,老师们也在自己的休息室里午休,所以整个院子里一个人都没有。

我跑到墙边花坛看蜗牛的爬行,并一步步沿着花坛走到了墙角。

幼儿园的那个墙角形状有点特殊,拐到最里面,会有一块大约5平米的空地,这块空地从院子里是看不见的,也就是一个死角。

我拐进去了。结果一下就被围住了。


我定睛一看,最里面一个大班的孩子端坐中央似笑非笑地看着我,而围住我的是3个中班的孩子(但跟我不是一个班)。

我认出中央那个大班的孩子是幼儿园出名的刺头,周围这几个想必是他的小喽啰。俨然一副大哥带着小弟的派头。

大哥对我说,你过来。然后,我被几个人推到他面前。

他说,我打你一下,你会痛吗?

我说,不会。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回答。我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,只是想让自己尽量镇定一点。

然后,他指示一个小弟来打我。那个小弟过来打了我一下,但并没有太用力。

大哥又问,你痛吗?

我答,不痛。

然后,他们笑作一团。


另一个小弟上来,使劲掐了我左胳膊一下。当时正值夏天,我穿的短袖。一下就把我胳膊掐破了。

他们又问我,痛吗?

我答,不痛。

他们又笑作一团。

随后,他们就轮番上来掐我左胳膊,最后我整条胳膊都被掐破。我一直回答不痛,他们一直在笑。

不知道过了多久,可能听到声音,一位老师走进了这个角落。她惊呆了!我到现在还记得她瞪得老大的眼睛。

她把我带走,并让幼儿园一位男性员工送我去厂里找我的父母。

这位叔叔牵着我没有受伤的右胳膊走在路上,整个过程我俩一句话都没说。

我眼睛一直看着自己受伤的左胳膊,上面遍布大约20个伤口,虽然每个伤口都不深,但每一个都在流血,在夏季午后的阳光下格外刺眼。


后来我父母有没有去找这几个孩子的父母,交涉此事,我不知道。但这件事情导致我直接从幼儿园退学,被送回到爷爷奶奶家。此后,我再没有上过幼儿园,而是在爷爷奶奶家玩了一年多后,上了小学。

我父母把我送到爷爷奶奶家那天,家里爆发了轩然大波。

我爷爷大动肝火,把我爸妈一顿臭骂。他当着我妈的面对我说,你妈教的那些“打不还手,骂不还口”都是狗屁!以后别人打你,坚决要打回去

我二姑说,如果打不过,赶紧跑,赶紧喊老师

我小姑说,在外面,要么别动手,要么动手就要把对方打痛。

我爸妈一直在尴尬地听着。后来,趁大家都走开去张罗别的事情时,我妈苦笑了一下,小声对我说,这事都怪你妈教你“打不还口,骂不还手”。


整个过程中,我一句话都没说。我当时心里的真实想法其实和他们所说的相去甚远。

一来,我根本不是因为我妈教的“打不还手,骂不还口”就没反击,4岁的我还并不十分理解这句话的具体含义;二来,那种情况下,动起来手来,我1对4,肯定吃大亏;三来,我被围住了,又在死胡同,跑不了。

所以,发生这一切的真实原因是,尽管我当时只有4岁多,但我审时度势,选择了不要激怒这几个孩子,并忍受了后面的一切。

当然,也许我豁出去,逮着一个照死里打,能吓唬住对方,又或者我高声呼救,能早点引起休息室里的老师们的注意(但如果没叫来老师,我就惨了)

但我当时才4岁多,还从来没有跟同龄人真正意义上地打过架,也没有遭遇过这种情况,所以,那时的我确实没有智慧想出更好的办法,也没有实力来实施这些办法。

这段经历让我知道了几件事情:

  • 极端情况下,小孩的世界比成人残酷。但也不能走另一个极端,认为小孩的世界总是比成人残酷。

  • 没有准备的孩子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,很难从容应对



 2 
摆脱困境
变强大+社交圈是最好的防御手段
后来我一直呆在爷爷奶奶家,10岁时才再次回到厂里和父母居住。

厂里的孩子们都是从小玩到大的,互相之间都认识。我10岁回到厂里时,就是个外来户。外来的陌生孩子是很容易被欺负的,再加上我不跟厂里的孩子在一个小学上学,所以我放学回家的路上都是一个人独行。这让我不可能避免麻烦。


有好几次,我放学回家走到厂区外面,会莫名其妙地被几个孩子叫住,或者直接就上来和我发生肢体接触,对我挑衅。

但10岁的我已经有一定的打架经验,即使每次都1对多不能动手,也知道如何保护自己。

如果对方人少,我就装作面露凶相瞪对方两眼,然后转身就走。

如果对方人多,我就当什么也没发生,赶紧往公众场合跑。

如果对方是一个人?一个人就敢在外面找别人麻烦的蠢货我还没见过。

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我青春期。


那时候我开始发育,并且酷爱打篮球和一切体育运动。这让我获得了两个好处:

第一,练了一身肌肉,尤其6块腹肌很明显,夏天我常常光着上身在厂区里晃荡,我妈下班回来给我说,连她同事都问她,我是怎么练出腹肌的;

第二,厂里的孩子们分成了几个“帮派”,其中一个帮派爱打篮球,于是我在篮球场上和他们玩到了一起,但我和他们的交集几乎仅限于篮球场。

从那以后,厂里再没有孩子找我麻烦。

这段经历让我知道了几件事情:

  • 自己变强大是最好的防御手段。一旦你强大了,根本就不用真的动手,不战而屈人之兵。

  • 不能没有自己的社交圈。孤立无援的孩子对别人来说是很好的目标



 3 
不还手的命门
孩子生活在文明和丛林的交织中

孩子被打,说不能打回去的往往是学院派,我称之为“不还手派”。比如各种的育儿书籍、育儿专家、老师等,尤其在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群中,会有更高比例的人持这种观点。

对于这一派来说,说出“要还手”三个字是政治不正确的。比如我妈,看我被欺负了,自己很愧疚,但也绝不会说出“下次你要还手”这种话来。又比如,你恐怕不会从任何一本育儿书籍中看到“要还手”这种论调。

在我看来,“不还手派”的观点没有太大毛病,他们的很多解决方案,确实是有积极作用的。他们的出发点是我们人类一直在努力建设一个文明的环境,在终极理想环境下,自然要根除暴力,所以我们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。


但是,我认为这一派的想法有一个命门——当下这个世界里,完全没有丛林的部分吗?

如果我们生活的环境有相当比例还是丛林,那你在丛林里面讲文明是一种迂腐的行为,对牛弹琴。

在我看来,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都不可避免地是文明和丛林的交织,因为我们期望的文明主要靠后天教化而非先天遗传,所以孩子们的世界不可能生来文明。

谁从小到大没经历过靠拳头说话的事情呢?



 4 
坚决还手也不妥
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

孩子被打,说坚决打回去的,我称之为“还手派”。这一派很有市场,尤其是父母们看到极端案例,情绪起来了之后,脑子里除了“要还手”就想不了别的。

这一派的核心思想是自己的孩子不能吃亏,一来一去天经地义

在我看来这一派的观点有两个缺陷:

  • 孩子之间的“打”,确实有相当大的比例属于游戏范畴或不成熟的社交手段,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攻击,越低龄越如此。孩子们刚刚还打得哭哭啼啼,十分钟后又玩到一起的情况太多了。你的孩子不能把普通孩子都当做极端孩子对待。如果你孩子100%反击了,那他很可能会失去朋友。

  • 是不是反击就一定不吃亏,或者不会吃更大的亏?我看未必。如果像我一样被几个人围住了,真打起来,我必定吃大亏,想办法赶紧脱身才是硬道理。

特别地,我想讲一个案例。近期我看到一些自媒体引用了这个案例——1个小男孩被人挑衅,然后鼓起勇气反击,并获得了胜利。这些自媒体用此案例证明,遇到这种情况,只要你有勇气,就能胜利。

视频如下: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&vid=z0302go12gg

也可以看GIF:


这是浓浓的鸡汤啊!

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接触过 MMA(综合格斗)。奶爸我看 UFC 也有好几年了。

这个“弱小”的孩子,没有经过3年的 MMA 训练不可能有这种反应。他的整个格斗过程如下:

第一次出拳就打出一个迎击,命中对方头部:对方率先出拳时,正常人的反应是后退躲闪,行家的反应是靠侧身躲过对方拳锋,不但不退,反而迎着对方也出一拳,这样对方向前的冲力和自己出拳的力量会叠加在一起,给对方造成更大伤害。
侧身踢出一记高扫:普通人踢一下高扫估计自己韧带先拉伤了,或者失去平衡倒地,进而处于被动。高扫的目标是对方头部,如果踢中,一般会当场KO,但没练过的人通常不会采用。
主动近身抱摔对手,并迅速拿到骑乘位:在地面格斗中,上方的人会有绝对优势,而上方的人具体所处位置又有好几种,比如封闭式防守、侧压等,而骑乘位是最佳位置。从视频中可以看到这个小朋友熟练地拿到骑乘位,然后开始地面砸拳,下方的人只有招架之功。
手臂十字固结束战斗:目测下方的人体重有优势,所以即使被骑乘了,还能够靠自己的力量爬起来。然后,上方的小朋友使出了巴西柔术中的手臂十字固,彻底制服对方。幸好对方也是个孩子,关节还比较灵活,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其肘关节已成反角度,如果是个成年人,此时手臂会被掰断。

如果你看不懂我上面在说什么,只需要知道这个小孩是练家子,并且练的是目前最强调实战性的竞技体育项目

通过这个例子,我想说两点——

  • 只有勇气是没用的,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。
  • 真有实力的孩子,父母应该告诫他轻易不要出手。比如这一例,如果被欺负的孩子将另一个孩子的手臂掰断了,这件事的性质可能就反转了。


 5 
孩子被打,要不要打回去?
取决于具体情况

作为一个务实的人,我既不能同意“不还手派”的理想化假设,也不能同意“还手派”的片面看问题。我认为这两派都是走极端,而世界往往在中间。

我个人以为,你怎么教自己的孩子取决于你如何回答一个问题——你孩子所生活的环境,文明和丛林是怎样的比例?

实际上,对任何人来说,你都既需要教孩子温柔待人,也需要教孩子自我保护。这两者的比例由你对上一个问题的答案来决定。

特别地,我想提几条建议:

第一,要教会孩子交朋友。有朋友是一种无形的支持,也是一种很好的缓冲,可以极大地减小被攻击的概率。


第二,要让孩子有一个好身体。好身体是一种威慑,可以减小被攻击的概率。好身体也是紧急情况下的资本。

第三,要教会孩子应对常见冲突的方法。第一次遇到冲突的孩子很难做出合适的反应,所以最好让孩子在外面第一次面对真正的冲突之前,在家里有足够的模拟,以让孩子遇到事情脑子里会有好几套应急方案备选。特别注意,此处所说“应急方案”包括对抗、跑路、呼救、服软等各种方式。

第四,要教会孩子有足够的智慧辨别各种不同的情形,究竟属于哪一类。很多时候,开玩笑和有意识攻击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楚,辨别错了会有副作用。

第五,父母要经常和孩子沟通,观察其言行。既要防着孩子被人欺负了不敢讲,也要防着孩子欺负了别人不告诉你。

最后,本文是一篇政治不正确的文章,也是一篇有的没有引用任何资料的文章。“孩子被打要不要打回去?”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,本文纯属奶爸我个人的一点思考,抛砖引玉,与诸位讨论。

希望每一个孩子都既能拥有在文明中好好生活的能力,也能拥有在丛林中好好生存的实力。

 - END -

来源 | 本文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“奶爸de自我修养”(ID:DaddyGrowUp),理工男研究育儿问题。不爱鸡汤,只有干货!

 相关推荐 

             
✍️
|作 者 招 募 & 投稿|后台回复“投稿”,查看详情
投稿邮箱:Kids@guokr.com

你“在看”我吗?👇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